热门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信息 -> 政策解读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规划的通知(四)

日期:2018-01-29 09:39:33 来源: 编辑:

 二、优势条件

  ()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山东自古文脉兴盛,先贤圣哲辈出,文化资源丰富、底蕴厚重。从石器时代的后李文化、北辛文化、著名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以来,绵延至今已有8000多年历史。在传承延续众多早期文明成果的基础上,齐文化和鲁文化各自形成、繁荣发展并最终融合成为齐鲁文化,孕育出了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崇尚气节的爱国精神、经世致用的救世精神、人定胜天的能动精神、民贵君轻的民本精神、厚德仁民的人道精神、大公无私的群体精神、勤谨睿智的创造精神。空间载体系统完整,拥有世界文化遗产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0座。位于海岱汶泗流域的曲阜、邹城、泗水以及周边区域,先民在这里生息繁衍,元圣周公受封于鲁,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等均诞生和生活在这里,曲阜、邹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曲阜被誉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三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儒家文化传承发展中具有重要历史地位。

  ()科教人才优势突出。深入实施大师引进工程、齐鲁文化名家工程等一系列工程,加强人文科教发展环境建设,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和文物保护、文化经营管理、文化科技等领域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积极运用互联网、多媒体、新媒体等技术手段,数字博物馆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作为全国儒学研究的核心区域,拥有孔子研究院、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孟子研究院、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曲阜师范大学儒学研究中心、济宁学院儒学与地域文化研究传播中心等一批儒学研究交流基地,世界儒学大会已成为汇聚海内外儒学研究机构、知名学者以及各界人士的全球性儒学盛会,搭建了跨地域、跨学科、跨行业的国际儒学研究与文化交流的高端平台。设立了国内惟一的以儒学研究为特色的专门史学科博士点,开办了《孔子学刊》《孔子文化季刊》等专业研究刊物,聚集了一批海内外高层次研究队伍,儒学人才高地的优势得天独厚。

  ()邹鲁之风深入人心。充分利用儒家文化发源地的独特优势,着力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大建设的有机结合,重视教育的学习之风、弘扬传统的读经之风、崇尚道德的仁爱之风、大行礼仪的和谐之风、积极向上的奋发有为之风、海纳百川的包容之风正在加速形成。全省善行义举四德榜活动深入推进,引导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弘扬正能量的社会文明新风尚。济宁市以儒学让百姓更幸福为主题,举办了百姓儒学节;以弘扬爱、诚、孝、仁为核心,在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农村广泛开展了彬彬有礼活动;建立了和为贵调解室,积极探索儒学治乡新模式;强化责任担当,大力推进旅游观光功能向教化传承功能转变;集乐、歌、舞、礼为一体,启动了复兴礼乐·邹鲁先行邹鲁礼乐全国巡演;以天下邹鲁,一脉相传,团结协作,继往开来为主旨,与台北市、韩国安东市等数十个海内外城市联合发表了《邹鲁文化城市宣言》,搭建了共同弘扬邹鲁之风的合作平台。

  ()文化产业特色明显。确立了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战略目标,制定实施了两区一圈一带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门类齐全、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文化产业体系,拥有各类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30余个,培育形成了仙境海岸、东方圣地、平安泰山、齐国故都等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彰显儒家魅力的特色文化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文化旅游、节庆会展、复仿演艺、文物复仿与艺术品交易等产业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提高,国学教育培训产业、儒家文化创意产业、休闲养生产业等呈加快发展态势,有力推动了儒家传统优秀文化与现代经济的深度融合。

  ()中华文明生机盎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西方国家更加关注中国的政治、经济和道路,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研究日益成为世界瞩目的重大课题。孔子文化世界行”“永远的孔子展”“黄河与泰山:中华文明之源与世界遗产展等展览在各国展出,引起强烈反响。向世界多国孔子学院、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赠送孔子铜像,设立尼山书屋。截至20177月底,我国已经在14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11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样化、广覆盖的中国语言文化全球传播体系,中国文化影响力和软实力日益凸显。

  三、制约因素

  建设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重发展轻保护的思想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系统保护修复投入不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任务较重;对儒家文化的历史性、当代性、创新性的阐发诠释还有待加强,与时代和社会的新形势、新特点结合不够紧密,儒学思想精华融入现实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对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促进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创新资源整合不足,研究创新能力不够强,在世界儒学传播与研究中的话语权需进一步提升;外语水平和国学素养都高的人才相对缺乏,对各国不同的文化传统、习俗习惯研究不够深入,走出去本土化能力需要提高;文化资源优势和潜力挖掘不够,文化与经济融合深度不够,文化引领转型发展的动力亟待增强。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