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信息 -> 行业新闻

文创产品想说爱你不容易 山东发展现状调查

日期:2018-01-29 12:26:45 来源: 编辑:

(山东美术馆文创)

 

   一年10亿元的销售额、半年近8000万元的利润,这是两个让人吃惊的数字,又是多少企业、包括上市公司再怎么努力都难以企及,甚至都难以想象的数字。
  让这两个数字变成现实的不是什么企业或上市公司,而是故宫博物院。而让故宫博物院能有日常巨大收益的是他们的文创产品,是靠销售那些萌哒哒的“朝珠耳机”“朕亦甚想你折扇”“故宫日历”文化衫等等轻松赚到的。
  自建成600年来,自身本就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的故宫,开始变得时尚起来,在互联网这个神奇的平台上,使历史文化与当代创意碰撞后造就了这样一个奇迹。
故宫博物院取得的奇迹得益于国家相关政策
  当这种奇迹出现后,人们回头去看故宫博物院近年来在这方面走过的路:
  2013年,增加文化创意产品195种;
  2014年,增加文化创意产品265种;
  2015年,增加文化创意产品813种,而截至2016年底,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已有9170种。
  也就是说,故宫博物院在近3年来累计研发文创产品1273种,销售额从2013年的6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约10亿元,利润开始以千万元计。2016年,故宫在这方面获得10亿元左右收入,利润在半年时间内就达到了近8000万元。
  故宫博物院所取得的这种奇迹,让很多人或企业钦羡,但是这样的奇迹并不像人们看到的或者想象的那么简单。巨大的研发、推广投入,以及自带的历史文化品牌光环,是故宫博物院偶然结果的必然条件。
  当然,故宫博物院取得这样的奇迹还因为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就是国家在鼓励文创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指导意见。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四部委《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在政策保障上取得重要突破。国家文物局在《规划》中提出了2020年发展目标:打造50个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品牌,建成10个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基地,文化创意产品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的文物单位和企业超过50家,其中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的超过20家。
  这样的一个意见,其实就是为全国的相关单位提供了一个可以依靠的政策支持平台。
  故宫博物院的奇迹几乎不可复制
  但是,故宫博物院的奇迹几乎是不可复制的。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近日表示,他们的文创产品火了以后,很多地方的博物馆都到故宫学习。其中主要是两种情况,一种是当地领导说,你们去看故宫,他们在做什么,你们就仿造做什么,把图案改改就行了。我觉得这是不可取的。第二个情况,有的人看了故宫做的东西说,我们学不了,既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资源。而他对来学习的人说,不能是故宫做什么,你们就做什么。
  单霁翔说,现在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提出的口号是“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方面转变”。品种上的增长已经不是他们追求的主要目标。品种数量上,他们已经有很多了,增长的趋势放缓了一点。2015年,故宫的文创产品研发到8700种,去年达到9170种,其实这个增长的速度是远低于前两年的。不过,在增长速度放缓的同时,故宫博物院有影响的文创产品却多了起来。“比如,故宫博物院最热门产品之一的朝珠耳机。这是2014年的‘全国十佳文创产品’。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就突出‘独特性’”,抓住宫廷元素的细节,加上紧跟时尚,把朝珠做成了电子产品耳机,直接把文物与实用结合在了一起。针对‘耳机使用完后,就必须摘下保管’的特点,朝珠耳机改变了耳机原有的使用方法,直接挂在脖子上就行了,成了一种装饰品。”
  单霁翔觉得,一个博物馆或者一个地区,有个百八十种拿得出手的文创产品,就已经非常不得了了,“怕就怕连一点有品牌、有品质、能反映当地文化积淀的产品都没有”。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思路,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火了,但是如果没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创意,以及故宫这两个字的无可替代的魅力,恐怕也难取得这样的成就。
  山东在文创产品方面已经迈出坚实步伐
  《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发布后,国家文物局选出92家单位入选全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其中山东有4家入选,分别是山东博物馆、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济南市博物馆和青岛市博物馆。
  那山东在文创产品方面的现状如何呢?
  去年,“第六届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山东博物馆以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和博物馆展览元素参加此次盛会,现场展示中山东博物馆以香、茶、琴为主题的观众互动活动,文创产品与十几个展览主题相呼应形成系列产品。在设计、生产和销售等环节开拓思路,探索吸纳多种供应合作方式,推出了文物复仿制品、文具、邮品、生活用品、服饰等几十类产品,兼具实用性及一定的收藏价值。
  在去年5月18日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山东省文博创意产品展在山东博物馆开展,集中了全省精选出的30余家博物馆的文博创意产品,包括陶器、瓷器、青铜器、纺织品、书籍字画、文具用品、玩具等十大类,共计两百余种产品。
  济南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济南市博物馆在入选全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之前,就已经开始在文创产品方面进行了尝试,设计、生产了多种适合少儿的文创产品,而且和博物馆的馆藏结合紧密,能充分显示出济南市博物馆的文物收藏厚度,对于济南市博物馆的宣传也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
  “我们现在正在策划、设计新的文创产品,这些产品既具有历史文化内涵,又带有让观众喜爱的时尚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文创产品面世后,一定会带给观众和顾客惊喜!”这位负责人说。
  另外,记者还了解到,除了文保单位,山东其他很多和文创产品有关的文化单位也在这方面进行了有效工作。
  山东美术馆在文创产品设计和生产方面也迈出了独具个性的步伐。山东美术馆收藏部主任郭振宇介绍,该馆开发的限量复制品、艺术衍生品等四大类20个品种的文创产品中,有一项便是十分接地气的生活类用品,包括灯具、丝巾等。
  其中,丝巾是以画家画作为基础,用数码印染制作而成。比如,除了著名画家的作品专制外,还有以山东籍明星倪萍的代表作《温暖的季节》制作的限量纱巾,产品长3米、宽90厘米,观众十分喜爱,已经几次断货。
  其实,山东美术馆自2013年新馆建成并投入使用以来,即高度重视文创产品的开发与推广。设置了专门的“衍生品商店”和专职开发部室。通过与高校、艺术机构合作开发的形式,推出了小到书立、魔方、镇纸、丝巾、笔记本,大到限量复制油画、座椅等不同材质、不同价位的文化创意产品。这些产品以美术馆的经典藏品为开发源头,将平面的画面和立体的雕塑转化为生活用品,既具备趣味性和实用性,又具备浓厚的文化艺术意蕴,得到了各界观众的好评。
  山东省图书馆曾利用珍贵古籍文献资源策划了限量版图书《十美图》《圣谕像解》《济南“五三”惨案资料汇编》《齐鲁儒学文献珍本丛刊》等,这些图书是带有明显地域文化特色的资源,需加大整理力度并向文创产品转化。
  还有很多民间文化公司也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并和相关政府部门或单位进行了合作,设计、生产了一些文创产品,在市场上也取得了不错的口碑和收益。
  文博单位在文创产品发展方面受制于体制、人才、政策、资金等因素
  不过,虽然文创产品的收益让人艳羡,前景令人向往,国家也出台了政策表示明确支持,但在现实中还有不少受制的因素,实施起来并不轻松,其中包括事业单位体制、人才、政策、资金等多个方面。
  体制、人才、政策等方面现在正在开始改变,虽然有的地方慢一些,有的地方已经破题,但毕竟让文博单位有了期待,也看到了希望。而最重要的则是资金,这是制约文创产品发展的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
  《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的发布,虽然鼓励文博单位开发文创产品,但在地方财政、税务等方面没有配套政策。大多数博物馆的事业发展经费中没有将文化创意产品研发经费列入,不能享受国家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经费支持。
  山东美术馆艺术服务部主任崔广丽认为,目前馆内从事文创产品开发最主要的问题是资金来源。文创产品研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目前的情况是,仅有国家的政策文件,却没有明确的资金筹集渠道。馆内经费都是专项,肯定不能挪用。加之开发处于起步阶段,成效不明显,导致无法有效吸引社会资金注入。
  记者了解到,山东美术馆、济南市博物馆等已经开始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试验引进社会资金,在文创产品的开发上进行深层次研究和研发,以期在文创产品市场上争取到更大的份额,并且能取得更大的社会影响和效益,提升本单位的文化影响力!